《环球》杂志记者/谢黎 实习记者/刘幸
安徽省六安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近来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
董事会秘书李荣先告诉《环球》杂志记者,2004年,六安华源纺织与美国一家企业合作,从美国进口棉花,但美方提供了劣质的印度棉,导致公司的服装质量不过关,造成了很大损失。
2006年3月,公司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投诉,仲裁判决美方赔偿18.2万美元,但美方并没有按照判决赔偿。
5月,公司拿着判决书找到了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这家事务所在纽约的律师做了一个工商调查,证明了这家美国公司的存在,单这一项就花去了公司2万元,如果上诉,公司还要先付30万元的诉讼费。
“这让我们感到很难接受,准备放弃了,但又觉得不甘心。于是又委托了一个‘不成功,不收费’的追账机构,目前正搜集资料,等待上诉。如果账款收回,我们必须要付出其中的45%作为追账机构的佣金,但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是么?”李荣先无奈地说。
事实上,类似的受拖欠账款之累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 美中 资产管理公司 总裁刘海善博士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今年 3 、 4 月份,美国有 3 家上亿美元资产的大型企业破产,他在整理案宗的时候发现,这 3 家企业的外欠债务名单中都有中国企业的名字,而且还有好几家的债务都是上 500 万美元的。这些企业破产后,中国企业的债就很难收回来了。
有一句商业格言说得好: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最大的风险来源。人们不难发现,海外商账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有多少海外商账待收?
中国企业究竟有多少海外商账?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能查找到的只有国家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根据实际调研、上市公司公告及海关等相关数据综合得出的估算值: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欠款大概有10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会新增150亿美元左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冰山未见全貌,1000亿美元只是个保守估算,因为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家丑不外扬”的心理,一些存在坏账的国有企业也是如此,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账款应该更多。
据了解,在商务部研究院对近千家出口企业所做的调查统计中,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坏账率约在5%以上,有的企业甚至超过30%,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0.25%至0.5%。
相关调查显示,在赖账企业中,有26%属于无力偿还;有11%的企业属于根本不想偿还。其余的属于海外“老赖”,以货物有瑕疵、销路不畅和价钱太高为由迟迟不付钱款;另外还有一些则根本是故意设套诈骗。
谁是“主力军”?
上千亿账款流失,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那么,发生海外商账的“主力军”到底是谁?
“我认为是国有企业”,刘海善对《环球》杂志记者分析说,“国有企业里的坏账率挺高的,但无法统计。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害怕逾期账款公开,且追账需要发生费用,影响其业绩,因此对经营中产生的逾期欠款,宁愿将其继续作为应收账款或固定资产保留在账面上,也不愿意去积极追收。经过长期的积累,企业逾期欠款越来越多,逾期时间也愈来愈长,收回来的可能性也就愈来愈小”。
“贸易型或者生产型的企业的海外商账现象也很严重。四川长虹曾经发生的40亿坏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前任旧金山、纽约总领事馆商务参赞何伟文这样认为。
从地域上分析,海外坏账从前大多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经济特区,而近几年已经开始向内地省份、中小城市以及缺乏外贸经验的地区和公司转移,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拖欠中国企业账款的,不但有发达国家的企业,也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商家卷入其中。
财富流失的背后
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公司信用管理制度,是造成中国出口企业坏账率高的最主要原因。
一项针对中国境内企业的调查显示:目前已经建立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仅占11.2%,而这11.2%中,又有93.4%是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外商投资企业、部分大型外经贸企业集团。
此外,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替代性很强。因此,为争取出口订单,企业不得不主要依靠价格策略,或在结算方式、付款条件、货款追收等方面过度迁就客户。许多“出海”的中国企业因此陷入了“不赊销等死,赊销找死”的两难境地。
而一些企业在出口后,对欠款也总是不敢积极追讨,怕逼得太紧而失去客户,甚至用追加新货的手段来催款到账,结果却导致债务越来越多。最后欠款变成了坏账,难以收回。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同样被海外商账问题所困扰,不同的是,他们在解决难题的道路上,走在了前面。
商账管理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个专业。美国有7000多家收账专业公司,以美国邓百氏集团为例,它是极富盛名的企业资信调查类信用管理公司,已经拥有超过160年的历史,曾经有四位美国总统在该公司工作,其中一个是林肯,其商账管理经验无疑值得学习和参考。
邓百氏集团亚洲区总裁余以恒曾建议:“中国是非常大的国家,在中国建立信用社会要从区域来做。在技术标准方面,要用国际标准。而且要尽快建立公开法规。企业要建立信用文化,建立自己的品牌,把它变成竞争能力的重要部分。”
此外,一旦商账发生,及时地、积极地追讨是必要的。据美国商法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当账款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债成功率为93.8%,当逾期半年时,追债成功率急降到57.8%,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追债成功率只能达到13.5%。
“很多中国企业抱着交学费的心理就算了,造成大量的财富无法追回,”何伟文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如果能将这些商账追回来,于国,于企业,都有极大的好处”。
警惕订单背后的陷阱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某些中国企业借助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迫切心理,大肆进行诈骗活动,致使很多企业损失惨重。所接触的国外公司究竟是有实力的李逵还是坑蒙拐骗的李鬼,令很多中国企业头疼不已。
其实,洋骗子们的骗术虽然花样繁多,但并不是十分高明,只要小心谨慎,都可以避免上当。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国际商贸骗术。
不提货的土耳其奸商
一些不法土耳其商家利用中国企业的信任及土耳其海关有关法规的漏洞实行诈骗。其惯用手段为,通过互联网与企业取得联系后,提出购买商品,并要求以D/P形式付款。待货物抵港后,他们以各种借口拖延付款时间。由于土耳其海关规定货物滞港时间不得超过45天,否则将被没收拍卖,且拍卖时该货物的进口商享有优先购买权。结果,货物都以低价落入骗子公司的口袋。
来自巴基斯坦商家的“第二份订单”
一些巴基斯坦商家通过互联网或参加展览会找到一些中国公司的联系方式,然后通过传真或邮件与之建立起贸易联系。通常情况是巴商第一单信守承诺,及时付款,没有任何推迟和延误,从而获取中国出口公司的信任,在中国公司放松警惕的情况下,第二单就开始诈骗。甚至有不法巴商通过伪造付款证明、利用同当地银行和货代的不一般关系获取原始单据,轻松将货物所有权转移,达到欺诈行骗的目的。
尼日利亚骗子的金融陷阱
尼日利亚骗子公司大多是租一间屋子,装上一台电脑、一个传真机和一部电话后就开始向中国公司发出一个个“令人心动”的邮件,布下五颜六色的陷阱。他们往往向国际市场经验不足的公司下手,谎称自己是某国际机构,甚至称是联合国机构的商务代理,已获得几百万美元的订单,想与中国的公司合作,要中国公司先寄去样品和定金。接着又假冒银行的名义向中国公司发邮件,证实他们是银行客户,信誉良好。更有甚者,他们还伪造银行汇票、 信用卡 和提货单等。中国公司如果不认真审核的话,就会落入他们的陷阱而被骗。
“侨骗”
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半中国企业的境外商帐来自海外华人公司,而且多发生在3至5人的“超小公司”,这些华人了解中国的国情,因此他们更易测算出拖欠款项的风险与收益。比如,他们知道很多国企领导人更替时,由于继任者担心业绩问题,所以对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不愿意去积极追收。他们也知道,中国出口企业中,业务员“垄断客户资源”的现象非常普遍,搞定业务员即可打通侵吞资产的“便利通道”。实际上,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籍华人打着各种旗号在大陆骗财的事件就一直没有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