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的一天,在西班牙王宫,女王伊莎贝拉正在和哥伦布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由女王投资,哥伦布具体实施寻找新大陆计划,如果发现了新大陆,10%归哥伦布,另外90%归伊莎贝拉女王。这个动听的故事是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美国汉鼎风险投资公司总裁徐大麟讲给与会者的。徐大麟说,这是世界上第一笔风险投资,当时就已清楚地勾画出风险投资的全部内涵:支持有创新意识的开拓者去创业。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风险投资创造的商业神话,从太平洋彼岸的硅谷一个接一个传来,令国人心驰神往,跃跃欲试,许多人梦想在一夜之间成为千万乃至亿万富翁。有关风险投资的消息占据了报纸大量的版面,工作中、生活中赶都赶不走“风险投资”这个词。那么,究竟什么是风险投资?如何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寻找我们的“新大陆”呢?
什么是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是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将所募集的资金以股权或准股权的投资形式,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增长的和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并对所投资企业进行积极的管理辅助和资源供给,促使其快速成长和增值,然后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回收资金,获取投资回报。风险投资不同于传统的投资方式,它是一种风险极大和着眼于资本长期增值的权益性投资,需要一批专职的创业投资家运作,通常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和特定的激励约束机制条件下进行。风险投资不同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它直接生产的是具有巨大发展和竞争潜力的项目型企业。成功的风险投资不仅给投资者带来高额的投资回报,而且还将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风险投资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但它开始形成规模是在50年代,而迅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却是近几年的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热潮的出现,风险投资才开始大显身手。1993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为60亿美元,而1999年已达到483亿美元,比1998年多150%。其中,与互联网有关的项目吸引了3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占总投资的2/3。美国风险投资最成功的例子当属硅谷,硅谷从最早的“斯坦福工业园”发展成全球高科技中心,风险投资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硅谷目前有7000多家科技相关企业,平均每周有11家新公司成立,每5天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上市。而硅谷同时也有超过200家风险投资公司,吸引了全美1/3的风险投资基金。 80年代以前,风险投资在美国以外几乎不存在,80年代才开始在欧洲和亚洲起步。1983年欧洲的风险投资基金为41亿美元。根据欧洲私有证券和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欧盟的风险投资1998年达139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了50%,1999年继续迅速增长。1998年,亚洲的风险投资基金也达到50亿美元,其中发展较快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等。 风险投资体系一览 科技部副部长邓楠说,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从形成一种概念,创造“种子”,到生产样品,进行实验室生产,直至形成企业,最后发展成为产业,中间要经过多次“惊险的跳跃”。与这种多次惊险跳跃相对应,需要不断的多种类型的资金支持。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发展的中前期。此时,一方面市场前景是不明朗的,因而常规的金融机构不愿进入,普通的金融市场也难以接纳;另一方面,由于要进行设备投资和进行市场开发,所需的资金量又为一般个人和政府力所不能及。因此,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之形成国家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 “种子期”阶段是在正式建立之前的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一些新思想、新发明和新技术的拥有者们,首先要对拟生产的产品及其市场潜力作出基本判断。这一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小,通常企业创建者个人的储蓄和资产即可满足。 “创建期”阶段,即发展创新产品直到其符合市场需求的阶段。一般说来,这一阶段是十分耗费时间和财力的,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由于创新存在着高风险,以谨慎为主要原则的商业银行不可能向其提供资金,更难以公开发行股票。这一阶段筹集资金的难度极大,这是阻碍企业竞争性优势提高的瓶颈,也是风险投资发挥作用的关键阶段。 “成长期”阶段是新技术公司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其潜力也可以被粗略估计出来,公司成功的前景逐步明朗化。但是,由于新技术的不确定性,企业销售收入、现金流极不稳定,资金需求量很大,需要注入较多资金以求发展。传统的融资渠道仍会采取观望态度,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仍然是风险资本。 “扩张期”亦即不断赢得顾客、扩大市场份额的阶段,同时也是企业大量需要资金的时期。由于正常的现金流已开始大量产生,从传统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机会大大增加。显然,这一阶段公司面临的筹资困难会大大降低。 “稳定与成熟”阶段。这时,公司的组织、市场和资本联系均已稳定,此时的企业已成为成熟的高科技企业。然而,为了进行大规模投资、结构改造或将企业推向公众等,有时公司可能需要风险资本。 风险投资在中国 当国内企业一心向往风险投资,舆论乃至各级政府都企盼风险投资能够呼风唤雨的时候,国内风险投资机构虽历经几年蓬勃发展,但在资金盘子、运作模式等问题上仍难尽如人意,令政府和企业界为之关注。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及有关单位组成的风险投资调研小组,对国内目前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研。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张景安主任介绍,这次调查的重点是各地科委、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和掌握的风险投资机构。他认为,这部分风险投资机构目前是我国风险投资的主导力量,基本能反映全国风险投资的整体情况。这次调研共调查了25个省市的47家风险投资机构,这些风险投资机构拥有39.1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总额,其中有40家风险投资机构是1999年建立的,占所调查风险投资机构的83%。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大多具有政府背景,政府拥有股权的风险投资机构占90%,纯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占2%,外资占8%。所调查的风险投资机构到目前已投项目398项,待投项目123项。这些项目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30%)、机电一体化(20.2%)、生物医药(25%)、新材料(14%)、环保(8%)、新能源(2.8%)等高新技术产业。从所投资的企业来看,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28%是种子期企业,53.6%是成长期企业,18.4%是成熟期企业。所有权不同的风险投资公司呈现不同的投资特点。一般来讲,国外风险投资公司、高科技公司都是投资种子期或成长期企业,而有的政府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却投资于成熟期企业。 张景安主任介绍说,尽管国内风险投资目前呈现的投资特点不同,但随着对风险投资认识的加深,各地政府从发展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出发,都非常重视风险投资的发展。一些企业为增强技术竞争优势,纷纷涉足风险投资业务,一些实力雄厚的高科技公司也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如四通、实达、联想、清华同方、海尔、宝钢、希望等公司都独自或联合其他机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从风险投资公司所投的项目来看,风险投资已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另据新华社的报道,上市公司青睐风险投资,清华园内就设立了两家风险投资公司。一家是注册资本2亿元的清华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清华科创),由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和首钢集团为主发起人,两集团各占24%股权,计划运营一段时间后增资扩股至5亿~10亿元。另一家是注册资本1.5亿元的清华紫光创业投资公司(紫光创投),由清华紫光作为主发起人相对控股20%。目前,在北京中关村地区风险投资风起云涌之际,一批上市公司也纷纷利用优势,介入自己熟悉的高科技领域。东北高速公告说,拟投资入股“21世纪科技投资公司”,争取成为第二大股东。继东北高速之后,上海港机也将出资3000万~5000万元,投资参股“21世纪公司”。看得出,这两家上市公司均属交通行业,风险投资的项目多与交通有关。上海航天机电在其年报中则提出,将依托航天行业,组建一家科技投资公司,重点投资以航天高科技为主的产业。而天津磁卡发起的“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公司”,首期投资1亿元,将主要投向电子信息、通信、微电子等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92家风险投资公司,资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国内外已投资的基金共计约3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法国目前的规模。 风险投资青睐谁家 两年前,美国硅谷流传着一则笑话,说是硅谷人拟好网站商业计划后,揣在怀里,出门时不敢高声喧哗,因为怕被天上掉下来的风险投资砸死。这个笑话曾一度被克隆到中关村,因为年初据说有10多亿美金在“中关村上空游荡”。可是,事隔不足3个月,纳指狂泻,风险投资商们也改变了主意。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颇有影响的InternetCapital下属的风险投资基金SafeguardScientific近日已宣布将不再向B2B型公司投资,而把重点转向那些能够解决频宽问题的网络基础设施公司,网络基础设施市场潜力要大于B2B。Safeguard的举动有可能预示着互联网投资热点的转移。另外,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日本软件银行(Softbank)近日表示,该公司最近的工作重点是向Net-trans公司的投资。所谓的Net-trans公司就是由传统企业转型为互联网企业公司。 摘自中华创业网 |